近年来,泸州市龙马潭区小市街道党工委积极发展社会组织,广泛动员和组织居民依法参与社会管理,主动化解居民矛盾、维护群众权益,促进辖区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形成了街道依托社会组织与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互动共进的良好局面。
发展社会组织 指导组织健康成长
“现在,麻沙桥旧城改造的政策,能不能再给我们解释一下”“我们可不可以住多层不要电梯?”“如果对房屋面积测绘评估有疑问,该去找谁?”……10月18日,在小市麻沙桥附近的江阳化工厂宿舍区,200多位居民围绕旧城改造中自己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向“党员会客厅”成员交流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小市街道党工委结合实际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在合道街社区成立了“党员和谐协会”后,又以楼院为单位成立分会,实行网格化覆盖。
针对下大街社区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相对较多的实际,成立了“党员会客厅”,定期开展活动,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在杜家街社区成立“社区文化惠民学校”,实现了“党员示范、文化惠民、崇尚健康,促进和谐”的目标。
在上大街社区建立的“三心”(热心、知心、用心)党员雷锋服务队和在回龙湾社区探索成立的“党员热心人解难队”,活跃在居民生活的第一线。
同时,小市街道积极探索在社区楼院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支部,在驻辖区单位普遍建立“大党委”、“大工委”;以万通超市、爱心超市、文君养老院为重点,培育了一批敬老爱老服务商家和社会组织。
2013年启动并完善小市街道老年服务呼叫网络(虚拟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还计划打造“社区日间照料托管服务中心”等社会服务平台,形成综合服务组织、楼院服务协会、楼院支部“三位一体”共同促进社会管理的新格局,不断彰显活力。
强化群众自治 实现组织自主发展
小市街道不断探索赋权于社会组织,让其承担具体社会事务,并实行“费随事转”,建立激励奖励及经费补助机制,推动其长效化、常态化。
小市街道众多楼院服务协会便是针对小市老城区基础设施差、无正规物管的情况,居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互助性、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楼院协会一般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物业服务自治和社区党委、居委会监督指导的原则开展工作。
上大街楼院服务中心,成立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在龙马潭区民政局正式登记注册并在银行设立了基本账户,聘请泸州天平会计师事务所做账。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服务收费标准,账目公开,接受居民监督。协会成立以来,服务管理楼院57幢2000余户,代收代缴水电气费每月20余万元,无一差错,并保证了资金安全。该服务中心还组织清掏化粪池57个,疏通下水道46次,组织维修水、电、气300余次,在去年高温酷暑期间协调安装智能电表70家,今年组织户表改造水、电221户,调解各种纠纷上百次,解决就业35人,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
整合社会资源 增强社会管理合力
小市街道曾经繁华兴旺的历史孕育了各类社会组织的厚重底蕴,各类社会组织力量的汇集必将产生强大的社会正能量。
小市街道成立的综合类组织均以楼院为单位,实行网格化覆盖,负责所属楼院或区域的政策宣传、文明劝导、矛盾纠纷调处排查,及时向社区或街道报告安全、维稳信息,较好推动了平安和谐街道建设;街道通过联合泸州市文化馆、泸州市电大、龙马潭区委党校、龙马潭区老年大学、文化惠民学校及辖区中小学等社会资源,在传统结对帮扶形式基础上,积极开展“订单式+点菜式”的创业、技能培训。
今年1—9月,街道城镇新增就业完成1135人,完成比例达112%。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完成1018 人,完成比例达363%。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完成1000人,超额完成任务指标,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通过政府购买龙潭剧社、曲艺家协会、四川光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同心筑梦”参与式社区治理服务项目等方式,让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服务,大力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惠民活动,促进了居民邻里互助交流,促进了社区共融,推动街道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提升着小市街道的社会管理水平。
来源:四川在线
· 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