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示范项目 关爱贫困老人
清丰县康复养老中心初建于2006年,2010年开始运营,占地21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床位140张,是濮阳市唯一一家集养老、康复、医疗、护理为一体的医护型养老机构。2013年,根据民政部关于印发《2014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清丰县康复养老中心向上级民政部门申报了“清丰县贫困失能老人康复护理示范项目”,得到批准,项目于2014年2月启动实施,现已圆满完成,取得良好成效。
一、领导重视,社会支持
清丰县康复养老中心贫困失能老人康复护理示范项目,自申报之日起,就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从项目的实施内容、实施范围、实施办法,到项目的实施进度安排,资金运营管理,再到项目的宣传、总结及项目的效益评估,均得到了市、县民政部门领导和专业人士的指导和监督。清丰县人民政府安排主要领导参加了项目的启动仪式,市、县民政局的领导多次组织召开了民政所长会。业务股负责人会议,专门安排部署此项工作,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准确运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专家、顾问多次到现场指导帮助,特别是有许多老专家,知名专业大夫多次到场义务为贫困失能老人义诊、会诊。使项目运行质量更高,效果更好。
二、精心组织,积极实施
清丰县康复养老中心贫困失能老人康复护理示范项目计划受益对象3000人,其中体检2000人次,接受康复治疗的贫困失能老人1000人次,既要为受益对象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又要为每个接受康复治疗的贫困失能老人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范围广、对象多,情况不一,给筛选排查带来很大的难度。一旦对象筛选不准确,将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实施效果。为此,我们做到把好对象确定、项目质量“两关”,持续做好宣传工作。
一是把好对象确定关。组织各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分赴全县500多个行政村,逐村排查,逐户筛选。在对象筛选过程中,本着“立足民政,服务社会”的宗旨,对民政部门服务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优抚对象和其他类型的贫困失能老人同时筛选,填写申请表,村民委员会申报,乡镇民政所申报,县民政局批准确保了公平、公正。
二是把好项目质量关。对于中央财政支持的项目,清丰县康复养老中心自接受任务之日起,就成立专门的组织,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并及时提出了实施项目不走过场,不掺水分,资金配套到位,人员服务到位,技术力量配套到位,坚持把中央财政支持的资金管理用好。为此,清丰县康复养老中心在科学准确筛选康复治疗对象的基础上,首先完成了中央财政支持与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合理对接,使中央财政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聘请省内知名医学专家来中心为贫困失能老人会诊,为每个住院治疗的贫困失能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把对老人的初筛选、体检、到住院治疗、康复等情况全部在档案中做记录,并安排专人管理,随时跟踪调查。清丰县康复养老中心利用现有的资源,确定专业技术好,业务精湛的医务人员严格实施。该用药的用药,该理疗的理疗,该按摩的按摩,该护理的护理,为贫困失能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一位老人因患脑血栓后遗症已两年多,家里无人照顾,一瘸一柺地坚持自己在家做饭,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等死,来到养老中心后,得到了护理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激动的哭了,说别说治病了,能有人伺候两天,死了也满足了。根据他的情况,康复养老中心负责人说,就是没有中央财政的支持,也要让老人在这里安度晚年,为此,康复养老中心又聘请了心理专家为每户失能老人进行心理康复,增加失能老人康复和生存的信心和希望,减轻失能老人及其家属的精神压力,增加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统计,凡是在康复养老中心进行过康复护理的贫困失能老人,百分百的回去心理阴影减小,压力减轻,亲属普遍反映效果良好。
三是宣传工作贯穿始终。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服务社会,既要注重效果,又要提高效率,让社会了解项目,支持项目,配合项目。为此,清丰县康复养老中心对项目进行了全程的宣传发动。首先做好了前期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濮阳日报》,濮阳电视台,清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项目的意义、内容、实施的方法等进行了专项宣传报道。让全社会了解该项目,参与该项目,于2014年5月7日在清丰县康复养老中心组织了项目启动仪式,邀请了社会各界的主要领导,专家,社会工作者,部分贫困失能老人到场,现场宣传该项目的基本情况,为项目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先后通过河南电视台,濮阳电视台,《濮阳日报》,清丰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整体的专项报道,并定期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会和社会各界领导监督,使项目在公开、公正、透明的情况下逐步实施,社会效益发挥到位,群众评价好,满意度高。
三、巩固成果,积累经验
一年来,清丰县康复养老中心共为贫困失能老人体检1679人,住院治疗1766人,受益人数达3445人。住院治疗的贫困失能老人,百分百得到精心照料,百分百的精神状态有明显改善,百分之九十的病情得到缓解,自信心增强,生存质量明显提高。项目达到了预期目的,实现了预期目标,完成了既定任务。使中央财政在该项目方面资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广大贫困失能老人得到家庭般的温暖,周全的照顾,为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项目在清丰县康复养老中心实施,也给实施单位带来很大的影响。
(一)使命意识明显增强。从自身小范围的社会化养老事业,到承担中央财政支持的社会服务项目,中心自上到下,都产生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多次召开培训会,宣讲项目的重大意义和实施要求,使全体员工认识到实施该项目不仅要充分发挥自身业务技能,还要为社会承担责任,同时,员工们意识到,自己在尽职尽责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做贡献,增强了广大员工服务社会,服务弱势群体的主动性和紧迫感。
(二)业务水平得到提升。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多次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有关领导、社会各界到场指导,不仅提高自身的服务技能,也使员工得到了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业务素质明显增强。同时,征集到了大家好的建议和意见,对项目的实施和自身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管理模式发生转变。中心管理有了新思路、新方法,由原来的被动变主动,广大员工自开始的手忙脚乱,一步一步走到应对自如,特别是接待大型的服务,对于中心体检,已做到有条不紊,各部门配合默契。总之,项目在康复养老中心的实施,使中心自身使命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增强,团队意识增强,专业技能提高,影响力扩大。
清丰县康复养老中心贫困失能老人康复护理示范项目实施后,使很多贫困老人得到了政府救助,让他们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了政府的关心与关爱,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真正体现了社会公平和谐,提升了党的惠民政策以及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